(六七〇)论中国户口册籍之法
《东方杂志》二十五卷第四册,载有《千五百年前敦煌户口册与中国史籍户口比率》一文。为英人斋尔士所撰,吾国王庸译。原文所据,系得自敦煌石室西凉李暠建初十二年户籍残纸。凡十户,完具者九。口数都三十六。户适得四口。斋尔士因此推论:吾国历代户口比率,尝在户四口弱至五口强之间。独赵宋则最多不足三口,最少且不及二户三口。据《文献通考》“乾德元年,令诸州岁奏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女口不豫”之文,谓宋世口数,但指男子。元丰三年毕仲衍《中书备对》,各路口数,皆丁口并列。其数:户一千四百八十五万二千六百八十四,口三千三百三十万三千八百八十九,丁一千七百八十四万六千八百七十三。以千七百万之丁,而人口总数,仅得三千三百万,未免太少;若谓口数仅指男子,则人口总数,可假定为六千六百万。户口比率,仍近一与四矣。王氏盛称之,谓吾国学者于此未能注意,即李微之、马贵与亦未计及,直待数百年后,发之英人,岂不异哉?予谓宋世常行之法,李、马二氏,无容不知。历代公家计帐,不合情理者甚多,正不容强执事理,以求解释。斋尔士之见,亦适成其为外人之见而已。此事不足深论。予顾因此,而欲一论历代户口册籍之法焉。
吾国古代户口之籍,盖仅藏于州闾;其登诸天府者,则仅取与国用有关,此征诸礼而可知者也。《礼记·内则》:子生三月,父名之。遂告宰名。宰书曰:某年某月某日某生,而藏之。宰告闾史。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书而藏诸州府。是一人之生,州闾之府,咸有其名籍也。此制仅士夫之家如此,抑全国之民皆然?仅男子之生如此,抑女子之生亦然?颇难质言。案《周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会男女即合男女,见《礼记·礼运》《管子·幼官》。古人民嫁娶,法令颇加干涉,故《孟子》以“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为仁政。《梁惠王下》。《墨子》亦谓圣王之法,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也。《节用上》。此必举国之男女。则书名州闾者,必不仅士夫之家,亦必不限于男子矣。媒氏之“成名”,郑即援《内则》子生三月父名之为释,于礼固无不合也。此所谓全国民籍,藏于州闾者也。《周官》专司民数之官,实为司民。其职曰:“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此所登,亦近全国人口总数。然其意,则不为清査人口,而为会稽谷食,故不以成名之月,而以生齿之时。小司寇之职曰:“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意尤明白可见。《贾子》曰:“受计之礼,主所亲拜者二:闻生民之数则拜之,闻登谷则拜之。”《礼篇》。尤可见二者之相关也。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及四郊都鄙之夫家九比之数,乃颁比法于六乡之大夫。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大比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故以已昏妃者为限。大比之政,凡乡遂之官,皆有责焉。无不言夫家者。乡师云:“以时稽其夫家众寡。”乡大夫云:“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族师云:“校登其族之夫家众。”县师云:“辨其夫家人民田莱之数。”遂人云:“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遂师同。遂大夫云:“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郑长云:“以时校登其夫家,比其众寡。”惟闾师但云“掌国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数”,鄙师云“以时数其众庶”,皆无夫家之文。然此诸官所职,皆系一事,特其文有详略,则无可疑也。此犹后世之役籍。役固国用之大端也。故曰:自州闾之府以外,户口之籍,皆其与国用有关者也。
汉世民数,盖在计簿。计簿之式,今不可知。《司民注》曰:“版,今户籍也。”汉治最近古。郑君之言,或不仅取以相况。《史记·秦始皇本纪》后附《秦纪》: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什伍即州闾之制,此即《内则》所载书名州闾之法。盖秦至是始有之。又始皇十六年,“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盖献公虽创户籍,所书仍未精详,故腾又更其法。《汉书·高帝纪》:五年,五月,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师古曰:“名数,谓户籍也。”此籍之详者,亦当在乡亭,其都数当上之郡县耳。是时尚无纸,户籍称版,可知不书以缣帛,断不能悉致诸郡县之廷也。汉法多沿自秦,观秦有户籍之晚,知其制必不能大异于古,则汉法亦必无以大异于古。贾生所言,虽古礼,或仍为当世之典,亦未可知。则其登诸计簿者,亦必非全国人口总数,而仅取与谷食有关,亦可推测而得矣。
媒氏主牉合,司民会口实,其所登,自不容限于男子。大比之法,主为兵役,而亦不遗女子者,古兵役固不独在男也。《商君书·兵守》,有“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之文。《墨子·备城门》诸篇,亦有以丁女充军之说。齐将下晋,男女以班。《左氏》襄公二十五年。楚围汉王于荥阳,汉军绝食,乃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被甲。女子可调集,可编制,其非无名籍审矣。汉惠帝六年,“令民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注》引《汉律》:“贾人与奴婢倍算。”则口赋亦不异男女,女子不容无籍可知。降逮后世,户调之式,均田之令,租庸调之法,田皆男女并授,更不必论矣。《通考》乾德六年之令,当别是一事,与奏报民数无关。斋尔士引《宣化府志》及《畿辅通志》大名宋代户口比率,与《通考》所载不同。宣化一比五又七五。大名一比三又六六。而《畿辅通志》霸州比率,则又相近。一比一又三五。可见历代官中册籍,悠缪不可究诘者甚多。正不容强执情理,以相揆也。
古代民数,当较后世为得实,读史者盖无异辞。而《周官》职方所载九州男女比率,乃殊不可信。扬州二男五女、荆州一男二女、豫州二男三女、青州二男二女、兖州二男三女、雍州三男二女、幽州一男三女、冀州五男三女、并州二男三女。予谓古代受计,必不会遍及九州。《周官》小司徒:“三年大比,则受邦国之比要。”邦国二字,当作县内诸侯解。书言邦国者多如此,非谓九州万国也。《周官》之说,疑杂阴阳数术之谈,非据册籍会稽而得也。或谓古人言数,皆不举畸零,故其说若不可通如此。此亦可备一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