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论汤放桀地域考

(三二)论汤放桀地域考

《史记·夏本纪》云:“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殷本纪》云:“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夏师败绩。汤遂伐三。”《周书·殷祝》曰:“汤放桀于中野。士民闻汤在野,皆委货扶老携幼奔,国中虚。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不齐士民往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去居南巢。”《尚书大传》略同。惟末句作“桀曰: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墨子·三辩》:“汤放桀于大水。”《荀子·解蔽》:“桀死于亭山。”《御览·皇王部》引《尸子》:“桀放于历山。”《吕览·简选》:“殷汤良车七十乘,必死六千人,战于郕,登自鸣条,乃入巢门。”《淮南·本经》:“汤以革车三百乘伐桀于鸣条,放之夏台。”《主术》:“汤革车三百乘,困之鸣条,禽之焦门。”《注》:焦或作巢。《修务》:“汤整兵鸣条,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列女·孽嬖夏末喜传》:“战于鸣条。桀师不战,汤遂放桀,与末喜嬖女同舟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夏本纪正义》云:“《淮南子》云:汤败桀于历山,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之山而死。”今《淮南子》无之。疑兼引此文,而传写夺佚。合诸文观之,则有娀之虚桀初败处;鸣条再败处;南巢被禽处;亭山即历山,亦曰南巢之山,则其被放处也。《墨子·尚贤下篇》言“傅说居北海之洲,圜土之上”,则古放逐人,固有于水中洲上者。《左氏》哀公八年,吴囚邾子于楼台,洊之以棘,则夏台即在亭山之上,正洲上之圜土也。参看《妇人无刑》《圜土即谪作》两条。《楚辞·天问》云:“汤出重泉,夫何罪尤?”则桀囚汤亦于水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章山疑亭山之误。郭《注》云“于章,山名”,似非,或亦有讹误也。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离娄》下。其地迄无确释。今观《吕览》“登自鸣条乃入巢门”之语,则鸣条地势必高,巢门或亦天然形胜,而非巢国之门与?抑巢固因山为郭也?予又疑《书序》所谓升自陑者,或即指此。《书序》虽伪,亦当采古籍为之也。郕当即春秋时之郕国,见隐公五年。《公羊》作成。后汉时为成县。《左氏》杜《注》云“东平刚父县西南有郕乡”,地在今山东宁阳,于鲁颇近。

桀都河洛,其败顾在齐、鲁,殊为可疑。案《左氏》昭公十一年,叔向言“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有缗即有仍,已见《亳》条。《说苑·权谋》曰:“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罪请服,复入贡职。明年,又不供贡职。桀怒,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乃兴师伐桀而残之。”则桀于东方亦颇有威力,《天问》“桀伐蒙山”,傥即《诗》“奄有龟、蒙”之蒙与?宜其败于鲁也。《韩非子·难四》:“桀索岷山之女。”岷山亦即蒙山也。

咪咕公版·读史札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