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新国策〔求银票〕

**星拱手道:“微臣谢过陛下。”顿了顿,继续说道:“一个国家的衰微甚至灭亡,无外乎内忧和外患两种原因。自秦始皇称帝起,千百年来,有很多朝代是因为内部分裂或是叛乱而亡,却只有宋朝一个朝代是因为没有内忧,只有外患而灭亡的,由此可见,内忧,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

崇祯点了点头,问道:“不知大明的内忧何在?”

**星道:“第一是天灾,这也是内忧的起因,自万历末年起,各地的旱灾、水灾、蝗灾和地震此起彼伏,无数的灾民流离失所,开始的时候朝廷还能做到积极赈灾,可随着边关战事的不断消耗,国库也是日渐空虚,朝廷只得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灾民们在水深火热之中垂死挣扎;第二是**,失去家园的灾民们怎么办?他们自然不会甘心等死,因此许多胆大之人便聚之山林,做起了打家劫舍,甚至杀官造反的勾当,官府为了对付这些流寇,还要付出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第三是党争,党争误国,几十年来,从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再到阉党……”

说至此处,**星叹了口气,苦笑道:“还有东林党为了各党派自身的利益,彼此之间争斗不断,严重的消耗了朝廷的力量;第四是赋税及徭役制度,这也是重中之重,张阁老当年的一条鞭法虽好,却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其制度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江南地域色彩,将这种地域性色彩强烈的地方政策推行至整个大明,必然会因为地域环境差别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出现问题,但不得不说,大明能延续至今,绝对少不了一条鞭法的实行,张阁老确是功不可没。”

崇祯听了**星的这番话,尤其是听他竟然直指包括东林党在内的党争弊端后,心中已对其颇为改观,不由感叹道:“爱卿所言不错,详细地指出了大明的内忧之所在,可恨魏阉掌权后,一条鞭法便已被废除,否则朝廷的国库也不至如此空虚。”

**星拱手道:“陛下登基不过数月,便除魏阉、定边疆、平叛乱,陛下之贤明,古来少有,这也是天佑我大明,只是大明若想中兴有望,就必须要改善赋税徭役制度,因此摊丁入亩之策,已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崇祯点了点头,又问道:“爱卿方才说,乱世当用重典,若是被触动利益的那些人出手阻挠,难道朕要将其统统杀了不成?”

**星拱手道:“陛下无须忧虑,杀一自可儆百,并非是陛下慢待了这些人,而是他们此前得到的实在是太多了。”

崇祯叹道:“爱卿所言甚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啊。”

**星道:“只要摊丁入亩之策能够得以实行,朝廷必将库银充足,若遇天灾,自可积极赈灾,安抚灾民,如此一来,灾民自然不愿再冒险去做流寇,**问题也可迎刃而解,如今外患又已暂时平息,那么陛下只需趁此良机,安心解决党争问题便好。”

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起身道:“好,爱卿告老还乡之事,暂且先行放下,你回去后结合各省现下情形,因地制宜,将制度细细规划,还有阻挠摊丁入亩制度的惩罚措施等,一并再写道奏折,进宫呈交给朕。”

**星躬身称是,却丝毫没有要告退的意思。

崇祯心情甚是畅快,问道:“爱卿可还有事要启奏?”

**星拱手道:“是。”

崇祯微笑道:“爱卿请讲。”

**星拱手道:“启禀陛下,这道奏折虽是微臣所书,但却不是微臣所想,而是工部陆大人想出后告知了微臣,再由微臣稍加打磨,最后才呈送给陛下的。”

崇祯面上的笑容渐渐隐去,问道:“你可是说,这摊丁入亩之策乃是陆天行所提出?”

**星躬身道:“正是。”

崇祯淡淡道:“那你为何又要将此事告知于朕?”

**星道:“微臣不敢欺君,而且提出如此良策之人,必将青史留名,微臣虽然不才,却也没有颜面窃居。”

其实**星之所以将此事和盘托出,固然是因为想将史书留名的机会还给陆天行,也是因为老尚书明白一个道理:实行一个政策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提出一个良策。放眼如今的朝堂,再没有第二个比自己更适合制定摊丁入亩实施细则并将之实行下去的人,因此即便此时道出实情,家中儿女依然可以得保平安。而且还可以借此向皇帝表达自己从此不想再参与党争,只想一心为朝廷效力的诚意。

崇祯微微一笑,道:“爱卿能不居他人之功,实属不易。但无论是陆尚书所提,还是爱卿所想,皆是在为大明尽忠,爱卿回去后,还是要尽快将实施细则呈交给朕。”待**星躬身称是后,崇祯又笑道:“若无事再启奏,爱卿便退下吧。”

见**星出了乾清宫,曹化淳试探着问道:“皇上,您当真打算继续任用**星?”

崇祯颔首道:“正是,陆天行的摊丁入亩之策虽好,但他资历尚浅且人脉不足,并非将此政策推行下去的最佳人选;反观**星,身为东林领袖,为官数十载,官至吏部尚书,门生更是遍布天下,朕实在想不出还有谁能比他更适合做这件差事了。”

曹化淳躬身赞道:“皇上英明!”接着又陪笑道:“话说回来,陆大人为了保赵家可真是费尽了心思,竟不惜将青史留名的机会拱手让人,看来那赵家小姐定是有些非常手段,也难怪陆大人为了她竟敢触怒皇上。”

崇祯冷哼了一声,不屑道:“还能有甚么非常手段?不过是些狐媚手段罢了,她也算是大家闺秀,却哪有游姑娘的半分端庄稳重?”

其实赵府家教严格,赵青瑶自幼便饱读诗书,《女训》、《女则》、《女诫》等书更是早已烂熟于心,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是谨言慎行,严守礼仪,要论端庄稳重,绝不下于游秀妍分毫。

回到明末当权臣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