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良在沈静的铺子里买了两包状元饼, 沈静做得状元饼有两种口味,一种是红豆沙馅,一种是枣泥馅。
原本郭嘉良买这状元饼只是取个好彩头, 不过架不住这状元饼确实好吃,他和同伴就用这状元饼直接代替了晚餐。
日子不知不觉就溜到了会试那天, 郭嘉良随同其他考生一起进了考场,因为事先准备充足, 所以郭嘉良觉得自己答得还不错,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从考场出来后就生病了。
等到发榜那天, 郭嘉良的风寒还没好, 同伴便让他在房间好好休息,自己一个人去看榜了。没想到同伴还没回来, 报喜的人已经来了。
郭嘉良和同伴租住的这家宅院前, 来了好几个报喜的衙役,“恭喜郭嘉良老爷, 高中会试第十一名。”
会试发榜这天,有人欢喜有人愁。
沈静一边听着外面的热闹, 一边在店铺里算账。
这届会试, 慎哥并没有参加。按照陈山长的话说,他还得再读几年书才能下场。
是以,外面的热闹跟沈静一点关系也没有。
而郭嘉良既要应付报喜的衙役, 后面等落榜的同伴回来,还要照顾他的心情。
两人同住这么长时间, 结果却是只有他一个人中榜,同伴的心情自然不是很好。先时郭嘉良还能开解他,后面上门的人太多,郭嘉良也不能时时照顾他的心情。后面有天他从外面喝酒回来, 就发现同伴的行李已经不见了。
不过没等他有所失落,殿试就到了。也许是因为得了皇帝的眼缘,也许是他的文章入了皇帝的眼,总之殿试结束以后,他就被皇帝点为了状元。
会试三年才有一次,因此每三年才出一个的状元历来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状元游街的时候,几乎半个京城的人都跑去围观了。
沈静没有去凑这份热闹,而是选择留下来在店里写信。她从槐溪村离开时,并没有把名下的房产和地产都变卖掉,而这些房产和地产,都暂时交给了韩老二管理。
不过沈静偶尔也
会写信问问地里的收成好坏,一般回信的都是在学堂读书的鹏哥。鹏哥认得的字还不是很多,沈静只能连蒙带猜才能知道老家的情况。
一封信还没写完,沈静正用笔蘸了些墨,就听见外面传来了热闹的声音。
沈静知道是状元郎游街到店铺附近了,不过手下没停,倒是店里的伙计都跑到门前瞧热闹。
等信写完,沈静刚封好口,就见有个伙计跑了上来,“东家,您快下来看看吧!您肯定想不到状元郎是谁!”
沈静听这伙计激动的声音,只是微微笑了笑,“看你高兴的,难不成这状元郎你认识?”
“认识倒是不认识,不过他来咱们店里买过点心。”伙计道,“就是那位看着落魄的穷书生,谁能想到他竟然会得中状元。”
沈静来到店铺门口的时候,正值那位状元郎骑马走到铺子门口,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郭嘉良在店铺门口停顿了一下,还望了沈静一眼,才继续游街。
“东家,我们可真是发大了。新晋的状元郎在我们这买过状元饼,以后我们的状元饼再不愁卖了。”伙计还在沈静耳边絮絮叨叨,沈静却已经把目光收了回来,“好了,人都走了,大家该干什么干什么吧!”
沈静倒没觉得新晋的状元在她这买个状元饼,她这店里的状元饼自此以后就不愁卖了。
不过店里的两个伙计逢人就说新晋的状元郎在他们这买过状元饼,客人们中难免有人相信,加上殿试刚过,有对孩子寄予厚望的便会买些状元饼回去沾沾喜气,一时倒让店里的状元饼供不应求起来。
不过真正让店铺多了些名气的,还是有天郭嘉良特地来店里买了些点心。
郭嘉良游街那天,大家都已经认识了这位新科状元。现在他一来店里,有好些客人认出了他就是前几天游街的状元郎,注意力也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董掌柜也马上认出他来,亲自过来招待。
郭嘉良点名要了店里的状元饼,还有两三样点心,然后直接付了一块碎银子。
等郭嘉良走后,众人才小声议论起
来。
没想到伙计说的没错,郭嘉良确实挺喜欢吃这里的状元饼。
如此一来,店里的生意更好了,尤其是那状元饼,不管家里有没有读书的子弟,都喜欢称上二斤回去吃,就为了沾点喜庆。
沈静听说了这件事以后,便直接告诉董掌柜,以后郭嘉良再来买点心,店里所有的点心都按半价卖给他,也算是店铺的一点心意。
店铺的生意蒸蒸日上时,边关的战事也进入到了收尾状态。
临近端午,沈静每天都能听到人们讨论边关的战事。
“听说边关的将士生擒了鞑靼的可汗,这事不知道是真是假。”
“多半是假的,鞑靼那群蛮人,要是真那么容易降服,那还叫蛮夷吗?”
“你怎么知道是假的,我听着这事倒像是真的。”
“没错,是真的。据说皇上已经召边关的罗总兵回京,到时被俘虏的鞑靼可汗也会一起来京城。”
沈静听着人们的议论,一时也不知道生擒鞑靼的可汗这事是真是假,不过有件事倒是可以确认,罗胜确实快要回京了。
隔壁的东院,这几天来了几个陌生人,说是奉了罗总兵的吩咐,把宅子提前打扫一下。
为着此事,彩燕这几天有意无意的都在提起边关的战事。
沈静装做什么都没听到,一心一意吃着自己的饭。
不过她可以装聋作哑,但是临近罗胜回家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终于有天,沈静听到街上的人们都跑去瞧热闹,“快来看鞑靼的可汗,真的被我们边关的将士生擒了。”
被罗胜生擒的鞑靼可汗是阿鲁台的二哥,不过这阿鲁台的二哥可没有阿鲁台的本事,底下几个弟弟谁也不服他,所以这鞑靼可汗的称号并不算名副其实。
不过鞑靼历来都凶猛善战,能擒住一个鞑靼的首领人物,这事让皇帝很高兴,便直接让罗胜把这位鞑靼可汗送到了京城。
虽然生擒的这位鞑靼可汗,只代表了鞑靼的一部分实力,底下还有两股不弱的力量等着他来剿灭,但是
罗胜知道皇帝急于要用这件事来证明自己征讨鞑靼的正确性,便没有提出反对之意,直接就把鞑靼可汗带来了京城。
不出他所料,皇帝确实高兴得很,而且在鞑靼可汗到京以后,还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
而罗胜这个生擒鞑靼可汗的忠臣也被屡屡褒奖,最后还得了不少赏赐。
皇帝这一举动,其实也是向大臣们表示,他发动对鞑靼的征讨是对的。所以席间,他夸赞罗胜的同时,也频频看向宴会中的户部尚书,对此,户部尚书也只能回以笑容。
罗胜对皇帝的心思一点都不感兴趣,只专心吃着面前的佳肴。
可惜这些佳肴在端上来以后就凉透了,罗胜只能挑了两样能入口的菜肴,一边吃一边怀念沈静做得饭菜。
正当他在回味沈静做得那道红烧肉时,忽然听到皇帝在上面说道:“罗爱卿到现在是不是也没定亲?”
罗胜下意识的抬头,就见皇帝笑着看向他,“听皇后说,蔡尚书的女儿生得倾国倾城,朕有意为你和蔡尚书的千金赐婚,不知你意下如何?”
蔡尚书就是户部尚书,罗胜不知道皇帝这是何用意,但是出于他心里的考量,马上就婉拒道:“皇上美意,微臣心领了。微臣早年曾定过一门亲事,只是女方还没过门就已病重。后来有一高僧说,微臣是六亲缘薄之命,所以微臣并不敢高攀蔡尚书的千金。”
关于那位高僧的批命,罗胜一直半信半疑,不过此时听到皇帝想要赐婚,便直接拿这件事做挡箭牌。
六亲缘薄这个命格一说出口,皇帝的脸色确实有了些犹豫之色,不由自主的看向蔡尚书。
蔡尚书也在犹豫,一方面是介意对方的这个命格,另一方面罗胜现在确实得皇帝器重。
皇帝看出蔡尚书的斟酌之意,“命数一说,可信可不信。不过罗爱卿既然心存疑虑,不防让礼部的祠部司看下你和蔡尚书千金的八字。”
这个主意不错,若是两人八字匹配,那么自己也可以得个贵婿。
蔡尚书马上就接话道
“臣觉得皇上这个提议不错。”
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皇帝很快把相关人等叫了过来,同时问了罗胜和蔡尚书千金的八字。
不过推算八字需要时间,一直等到第二天,礼部的人才回话说,两人的八字相合,大吉大利。
这么一来,皇帝再没顾忌,直接叫来蔡尚书和罗胜,准备赐婚。
哪知道皇帝还没下旨,皇后宫中的太监已匆匆来报,说是皇后突发恶疾,现下已经昏迷不醒。
听闻皇后生病,皇帝再顾不得其他,匆忙起驾去了坤宁宫。
坤宁宫内,皇后的病来势汹汹,太医院医术最好的几个太医虽然都已到了,但都束手无策。
等皇帝赶到坤宁宫时,皇后已经到了弥留阶段,而太子已经在床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事情来的太过突然,皇帝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皇后就在他的面前咽了气。
皇帝看着床边已经哭成泪人的太子,一时还是接受不了皇后已经薨逝的事实。
罗胜和蔡尚书从宫里回到家没有多久,就听闻了皇后薨逝的消息。
罗胜倒没什么,原本他还在发愁,如何拒绝掉这门婚事。现在皇后薨逝,恐怕皇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再提起此事了。
相比他的松一口气,蔡尚书却是听到这个消息后沉思了很久。
原来他也有过把女儿送进宫里的打算,只是听说皇后善妒,连个娇俏些的侍茶宫女都容不下,久而久之,他也就没了这个心思。
现在皇后突然薨逝,蔡尚书想到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心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念头。罗胜现在是受皇帝器重,可毕竟是武将,将来难保有一天落个鸟尽弓藏的下场。但要是把女儿送进宫就不一样了。
皇帝还年轻,膝下又只有太子一个皇子。要是自家女儿进宫生个一男半女,怎么也能捞个贵妃当当。一想到家里可能出个贵妃,蔡尚书马上就让人把夫人叫来,准备商量请几个教养嬷嬷回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