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章
何氏吞吞吐吐道:“我和你二叔想过了, 这生意我们不做了。”
何氏的担忧,沈静能理解。
当初何氏找她合作卖点心的时候,沈静也是想手头宽裕一点, 如今她手头已经攒下了不少余钱,少一条财路也没什么。就是她找徐铁匠定做的烤炉, 即便现在不用, 以后也有用处。
“既然二叔二婶想好了,这生意不做也罢。”沈静道,“不过我眼下倒是有件事想请二叔二婶帮忙。”
“什么忙你只管说就是。”何氏说清了这件事,没来由的就觉得轻松了很多。这时候听沈静说要帮忙,便痛快的说道。
沈静道:“其实我老早就想翻修一下祖屋了。这些日子, 卖点心挣的钱,加上我之前往酒楼卖的那些东西, 估摸着够盖几间新房了。二叔二婶要是不忙, 可以来帮忙。工钱我按一天三十文钱给你们。要是你们能请相熟的人帮忙,我按一天二十文钱的工钱给他们。”
一天三十文钱的工钱虽然还不及卖点心挣来的一半多, 但是何氏刚刚吃了亏, 如今听到这份活计, 忙道:“有空,有空。我回去就跟你二叔说,他肯定过来帮忙。我再请几个相熟的人过来, 等到芒种前, 肯定能让你住上新房。”
有了韩老二两口子帮忙,沈静又找了刘大娘。
刘大娘本来就和刘大叔商量过,要帮忙给两个孩子翻修祖屋。如今听她要盖房,应承得特别痛快。
于是谷雨刚过,沈静便在这两家人的帮忙下, 开始张罗起盖房的事来。
沈静原来只想翻修一下自己和慎哥住的东厢房,现在手里余钱不少,便准备把前院的堂屋,西厢房和东厢房都推倒重盖。
不过新房子要盖好需要不少时间,东厢房便暂时没动,只推倒了堂屋和西厢房。
韩老二和刘大叔在村里都是属于比较有人缘的,他们一张罗,加上沈静开出的工钱并不低,几天过去,帮忙盖房的就又多了五六个人。
男人们拉土和泥砌墙,刘大娘带着春
妮和何氏便给沈静打下手帮忙。
刘大娘看厨房只有一口铁锅,还把自家的铁锅拿了过来,就近在院子里搭了个锅台,给大家煮水煮饭。
沈静守着厨房的铁锅,烙饼、炒菜。
虽然只管中午一顿饭,但是十来个人的饭食也够沈静忙活半天的。
尤其是这顿伙食直接关系到大家是否会卖力干活,饭食好了,大家干起活来自然不惜力气,饭食差了,大家干活虽然不会偷懒,但总之没什么积极性。
所以沈静一直在变着法的做好吃的。
当着何氏和刘大娘的面,她没办法直接从系统兑换食材,便每天上午一个人去镇上采买东西。
五花肉是一定要有的,沈静到肉摊的时候,看猪下水比较新鲜,又买了些猪肝和猪心。
“大丫,他们让我来问你,今天中午吃什么?”沈静从外面一回来,何氏便上前问道。
这两天,众人每天最盼望的就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
沈静笑道:“今天我买了几斤粳米,中午吃焖饭。”
连着吃了两天的烙饼,沈静觉得大家也该腻了,便用积分兑换了些粳米。
有刘大娘帮忙焖饭,春妮帮忙烧火,何氏帮忙择菜,沈静只专心做中午吃的四菜一汤。
谷雨已至,地里多得是野菜。
沈静前两天给后院的菜地松土时,拔了不少长在地头的扫帚苗,扫帚苗拌上面粉上屉蒸熟,淋上香油蒜泥,便是道开胃的素菜。
买来的猪肝加入调料煮熟,凉透切片,便是道冷盘。
猪心加野葱爆炒,便是道美味的葱爆猪心。
晒干的青虾仁切末,清酱肉切丁,蘑菇切碎,加入八个鸡蛋搅匀,下锅翻炒一会儿,便是道好吃又好看的什锦炒蛋。
五花肉剁烂加淀粉、面粉、鸡蛋,再加野葱、蒜调味,下锅汆熟,出锅的时候撒上切好的荠菜,便是道美味的肉丸汤。
这四菜一汤一端上来,男人们擦把手,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了桌前。
即便沈静每次做的菜够多,但是吃饭的时候,免不了出现你争我抢的场景。
家里
就只一张桌子,没分什么男女,不过男人们下筷太快,沈静只给慎哥夹了两个肉丸,那道肉丸汤里的肉丸便被抢光了。
坐在沈静一旁的春妮往常抢起菜来比谁都下筷快,今天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只夹面前的那道扫帚苗吃。
沈静看了眼今天多出来的一个年轻小伙子,那年轻小伙子的哥哥跟韩老二关系不错,前两天都是他来帮忙。不知道今天他有什么事,便叫了兄弟过来替他两天。
那小伙子长得虽不如春妮的大哥刘春栋,但也是眉目端正,干起活来也挺卖力。
沈静私下里问了下何氏,才知道那小伙子叫秦柱,家住村西头,上面除了他哥哥外,下面还有三个弟弟。至于爹娘早已过世。
“这秦家兄弟也不容易,爹娘早早死了,兄弟两个既当娘又当爹才把下面三个兄弟拉扯大。”何氏道,“家里地又不多,那可真是穷得叮当响。老大眼看都二十五了,至今也没人给他说亲。”
沈静没再问下去,也没再多说什么,随便说了句什么,把话题岔过去了。
下午没什么事做,沈静便叫上春妮一起给菜地翻土。
菜地被沈静分成了两块,一块准备种蔬菜,一块准备种红薯。
红薯还需下秧,春妮还问沈静需不需要给她留点秧苗。刘家每年也要种上半亩地的红薯,红薯这东西既高产,又能充饥,这里几乎家家都种。
沈静婉拒了春妮的好意,她打算用系统兑换的红薯做种,还想种点紫薯。紫薯的积分比较高,将来还能用紫薯多兑换点积分。
蔬菜种下去以后,红薯秧苗和紫薯秧苗也都种下去以后,几间新房便有了雏形。
其实要是土胚房,房子盖起来更快,不过沈静更喜欢那种青砖大瓦房,看起来就干净气派。
沈静还特地把西厢房留给慎哥做了书房,西厢房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加长了几尺,这样便能用一个博古架隔成两间,外面一间用来待客,里面一间用来读书。
这些天,家里忙着盖房,慎哥便到后院读书。后院不方
便支桌子写字,慎哥便用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一天照样能认三十个字。
沈静闲下来的时候,也会跟着慎哥认字。偶尔还让慎哥教她背一段《三字经》。沈静把《三字经》的前半部分背熟以后,觉得该到刘秀才家刷存在感了,便又拿了些做好的吃食,背着筐子去了镇上。
开门的还是原来的仆妇赵妈,不过变的是赵妈的态度,一见到是她,忙热情的请她进来。
刘秀才早有叮嘱,要是小姑娘再来,一定要好好招待。
所以刘秀才的夫人黄氏听说送香肠的小姑娘来了,一边迎出来,一边让赵妈去请自家老爷。
沈静从赵妈和黄氏的态度猜到几分他们转变的原因,看来慎哥到私塾读书的事有谱。沈静心里暗暗高兴,面上却不动声色,接过黄氏递来的茶喝了几口,就听对方问道:
“我听赵妈说,你想把自家兄弟送到我家老爷的私塾?”
沈静道:“是,我兄弟今年七岁了。本来早该把他送到私塾的,不过之前家里穷,今年春天我又把头磕破了。后来家里靠卖一点吃食挣了点余钱,这才想着要把他送到私塾。”
上了年纪的妇人听到人家诉苦,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心软,黄氏由来就对坐在对面的这个小姑娘多了几分同情,“那你爹妈呢,你兄弟上私塾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不见他们出面?”
沈静低头道:“我爹妈都已经没了。只剩这么个兄弟。”
黄氏听了,叹息道:“没想到你们姐俩也怪苦命的。”
沈静低了低头没说话,黄氏还要再问,刘秀才回来了。
刘秀才的私塾就在刘家后面的一个小院子里,赵妈过去的时候,刘秀才正盯着学生们写字。
听说送香肠的那个小姑娘来了,刘秀才马上就过来了。
沈静听见赵妈说话的声音,便抬起头看了一眼。只见正往他们这边走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文士,头戴方巾,穿一件苍青色的直裰,面庞白净,眉眼端正,几乎就是她想象中的私塾先生模样。
刘秀才还没走
到门口,沈静已经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等刘秀才进来,她忙施了一礼。
古人特别重视礼数,尤其是像刘秀才这样的私塾先生,就更是喜欢这种受人尊敬的感觉。
果然,刘秀才表现得很受用,微笑着点点头道:“你就是上次来的小姑娘吧,听说你想把你兄弟送到我那里去读书,今天怎么没见他来?”
闻听此言,沈静马上就意会了刘秀才的意思:“今天家里忙,我就没带他过来。改天我一定带他登门拜访。”
刘秀才也没多说,他把话点到,又听沈静明白了他的意思,便把话题转到了别处,“你上次送来的点心不错。内人上了年纪,不能吃太甜的东西,那样有点咸的点心吃着刚刚好。”
黄氏白了刘秀才一眼,分明那样咸味的点心是他吃得比较多,却拿自己做借口。不过她也知道自家老爷抹不下面子,便轻咳一声道:“我倒觉得你送来的香肠挺好吃,连我不喜欢吃肉的人都多吃了半碗饭。”
沈静闻弦歌而知雅意,心里有什么不明白的,“正好,我今天又带了些点心和香肠。要是两位吃着好,隔天我再多做些送过来。”
这几天家里太忙,沈静这次来的时候没带多少点心,倒是原来做好的香肠和清酱肉带的不少。
刘秀才听说沈静这次来又带了些香肠,眉眼虽没带出多少笑意,但是脸上的表情舒展不少。
黄氏见状便留沈静用饭,“既然来了,那就吃了午饭再走吧!”
沈静回去还要给众人做饭,便推辞了一下。黄氏听她态度坚决,便没勉强,不过临走的时候,不仅把她送到了门口,还叫赵妈包了些东西做回礼。
只来了两次刘家,就得了这么一个准信。沈静心里是很高兴的,反正时间还早,她便趁空又去了一趟酒楼。
酒楼的生意看着还不错,沈静刚扫了眼一楼的客人,就被柳掌柜叫了过去。
“丫头,你来得正好,钱老板回来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