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冲锋在前

“头,左下方。”

“看到了。”

应了一句,廉明阳的注意力回到了面前的仪表盘上,不过也只是扫了一眼,随后朝前方看去。

现在是8点45分。

在左前方的公路上,一支装甲部队正向北开进。

没错,就是第04101装甲营。

所有坦克与步兵战车的炮塔顶部、车体的后面,以及炮塔与车体的侧面都用荧光粉刷上了用作敌我识别的倒“V”符号。

在空中通过微光夜视仪,看得非常的清楚。

至于为什么用这个符号,传闻是在斯里兰卡平叛行动中,某个士兵的无心之举。

这样一来,通过微光夜视仪,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坦克战车是友军,最大限度降低发生误伤的可能。

其实,在微光夜视仪里,所有的一切都是绿色。

至于荧光符号,也只是显得格外明亮一些罢了。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夜战始终都是帝国陆军的短板。在波伊战争期间,帝**队就吃够了夜间作战的苦头。

此后,帝国陆军下了巨大的功夫解决夜战难题。

结果就是,包括微光夜视仪在内,各种各样的夜视设备成为了部队的标配。

夜视眼镜早就成为了航空兵,以及特种部队的标准装备,陆航的直升机飞行员,更加是人手一部。

其实,在波沙湾战场上,帝国陆军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夜战能力,夜间作战效率甚至超过了白天。针对重点目标的轰炸行动,几乎都是在夜间进行,而“攻-11”更是集中在夜间出动。

此时,廉明阳就戴着双目微光夜视仪。

这种质量不到1000克,直接装在飞行头盔上的夜视设备早已是标准配备,能在夜间为飞行员提供1000米左右的可视距离。虽然不足以用来进行战斗,但是对驾驭直升机肯定是绰绰有余。

在超过地面的装甲部队之后,廉明阳打开编队通信频道,发出第一道命令。

减速。

把飞行速度由每小时220千米降低到每小时150千米。

当然,还要检查直升机与武器的状态,并做好战斗准备。

在标准的空地协同战术当中,武装直升机一般在装甲集群的前方50千米左右,消灭沿途有威胁的目标。

当然,也包括阻击敌人的武装直升机。

因为需要掩护装甲部队作战,所以也没有必要太过突前。

“战线”并不是一条线,存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不等的防御纵深,如果担任掩护任务的武装直升机飞太快,跟后方的装甲部队拉开了距离,反到有可能产生破绽,敌人也就有可能趁机而入。

此外,保持适当的距离,还能够获得地面部队支持。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野战部队的自行防空系统。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恐怕是全球范围内最不重视防空的部队。

只是,这也怪不了陆军。

要往根源上说,其实跟空军有关。

按照“分家”时定下的规矩,战役级别以上的防空系统,即射程超过60千米,以战区防空为主的远程防空系统都归属空军。

按空军的作战理论,地面防空武器只是以战斗机为主的防空体系的一部分。

其实,在空军的规划中,防空系统只是对已有的制空体系的补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夺取与掌握制空权。

有了绝对的制空权,还需要防空?

正是如此,陆军能够发展的,也只是野战防空系统。

因为帝国空军足够强大,还一直奉行进攻战略,所以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陆军没有遇到严重的空中威胁。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连帝国空军提供的防空掩护都不够牢固,那么就算拥有性能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也基本上是摆设。在现代化的空中力量面前,野战防空系统的作战效率几乎为零。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在帝**队内部的联合演习当中,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没有一次成功的阻击了空军发起的远程打击。

要说的话,野战防空系统最大的价值,就是逼迫空军发展射程更远的武器。

也就是在此基础上,帝国空军率先提出了“防区外武器”的概念,并且按照这个概念研制了多种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击弹药,比如装上了滑翔弹翼与火箭助推发动机,高空投掷射程超过100千米的滑翔炸弹。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严格说来,就是在武装直升机诞生后,帝国陆军才认识到了野战防空系统的重要性。

说得简单一点,空军掌握的制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进的战斗机,还是射程很远的区域防空导弹,在对付以树梢高度飞行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都显得力不从心,或者说根本就够不着。

这下,对付武装直升机的重担落到了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上。

其实,在波伊战争期间,帝国陆军航空兵损失几千架直升机,早已经证明,小口径高射炮对低空目标有足够的威胁。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才投入巨资,研制了以小口径高射炮为主的野战防空系统。

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

这种与ZT-99A几乎同时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国陆军耗费近20年功夫搞出来的精品之作。

其实,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现代化版本。

在波伊战争的后期,帝国陆军缴获了数台基本上完好无损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并且进行了测试。

以当时的标准,“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进的野战防空系统。

当然,也存在很多问题。

最突出的,其实是欠缺火控系统,独立作战能力比较差,对付高速目标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23毫米炮弹的威力明显偏弱。

针对这些问题,帝国陆军确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标准。

与“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两门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机关炮同型,弹药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备摧毁轻装甲目标的能力,能够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系统。

FP-95A有一套相当完整,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火控设备。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测距离超过30千米的对空搜索跟踪雷达,另外有一部专门负责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达。

此外,还有一套在强电磁环境下,也就是受到干扰后使用的光电观瞄设备。

即便在所有的电子设备失效之后,炮长还能使用安装在炮塔上的机械瞄具。

不过,也就是这套火控系统,差点就让“FP-95A”下马。

不止因为研制难度巨大,研制进度是一再拖延,还跟高昂的成本有关。

FP-95A的出厂单价为350万金元,几乎是ZT-99A的两倍。

正是如此,FP-95A成为了帝国陆军最贵的地面主战平台。

迄今为止,FP-95A的产量还不到300台,除了装备拱卫帝都的几支部队之外,其他的全在西北战区。

在第4机步师的3个独立防空营就总共有72门。

一个营24门。

FP-95A肯定是当今最先进的自行高射炮,只不过还算不上完美,而且离完美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高射炮”的定位。

在立项开始研制的时候,轻型防空导弹的性能很不靠谱,因此集成防空导弹显得是多此一举。

结果,FP-95A就只有高射炮,没有成为当今流行的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

按波伊战争的标准,也就是掩护地面部队作战,30毫米机关炮能达到的3000到4000米的对空射程,其实已经足够了,甚至可以说绰绰有余,毕竟那个时代的反坦克导弹能达到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在4000米以内。

以当前的标准,这个射程显然是远远不够。

不要忘了,帝国陆军的“连弩”重型反坦克导弹有8千米的射程,有效射程都在5千米以上。

正是如此,帝国陆军一直想改进FP-95A,至少是为其增加防空导弹。

要说的话,改装的难度不是很大。

因为电子设备已经足够先进,特别是C波段雷达的搜索距离达到30千米,照射雷达的工作距离也在10千米以上,用不着改进电子设备,所以按最简单的办法,只需要整合一套导弹发射系统。

可惜的是,针对FP-95A的改进方案只存在于设想阶段。

关键就是,帝国陆军拿不出所需经费。

此外,FP-95A装备部队还不到10年,帝国陆军的防空压力不是很大,也就很难获得相应的拨款。

要说的话,帝国陆军根本没有为改进FP-95A申请拨款。

道理也很简单:这么做,等于变相承认FP-95A不是一种先进的武器,当初坚持研制该系统的决策是错的。

如果FP-95A是一种“错误”的武器,那就更加没有理由花钱对其进行改进了。

在很大程度上,FP-95A是一种心理武器,也就是让装甲部队的官兵觉得更加安全。

对此,司徒麟有非常清楚的认识。

在看到那几十架从南面飞来的武装直升机的时候,司徒麟才下达了战斗命令。

距离前线最多还有100千米,虽然按照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要4到5个小时,但是并不表示在到达战场之前,就一定不会受到攻击。

其实,这个距离根本不算远。

最多2个小时之后,司徒麟指挥的这支装甲部队就将进入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

不要忘了,西骆沙军队拥有射程高达80千米的远程火箭炮,哪怕是靠后部署,比如在突击部队后方20千米,覆盖范围也有60千米,能对东骆沙军队防线后方60千米内的目标开火。

当前,前提是得知道朝哪个地方开火。

要说的话,真正需要担心的,其实是敌人的武装直升机。

这也是司徒麟提出,让进驻阿特劳的陆航突击部队提供支援与协助的关键所在。

如果不可避免的要跟敌方武装直升机遭遇,那么空中有自己的武装直升机,总比没有好得多。

不过,这也不足以让司徒麟放心。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让后方的防空连跟上来,去队伍的最前面,负责拦截随时可能出现的敌机。

一个连有9门FP-95A,数量不算多,不过足够对来袭敌机构成威胁。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

9点左右,在防空连上前后,司徒麟才下达第二道命令,让3个坦克连按预定计划就地展开。

此时,司徒麟他们距离东骆沙军队的防线还有大约80千米。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3个坦克连用30分钟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油,并且最后一次调整携带的弹药。

当然,主要是针对坦克。

通常情况,“ZT-99B”携带8到12发穿甲弹,其他的都是多用途高爆弹。

只是这次,得携带更多的穿甲弹。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所有的主战坦克都把穿甲弹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增加到30发。

道理也很简单,此战主要对付敌人的坦克,而不是其他目标。

带上十多发高爆弹,也只是用来对付步兵战车。

要说的话,也只是因为高爆弹更便宜。

当然,还要让步兵战车带上足够的反坦克导弹。

平时,哪怕是在战备状态下,步兵战车也只会搭载半个基数,4枚“弩炮”重型反坦克导弹。

其中2枚存放在发射系统内,另外2枚放在专用容器内。

原因就是,处于部署状态的导弹容易遭到损坏,平时都是由后勤部队统一保管。

此外,重型反坦克导弹非常昂贵,损坏了,谁都赔不起。

关键还有,得在这里设置第一处临时保障基地,而且得由留守的后勤保障连开辟出一块面积足够大的场地。

如果需要,北上的那些武装直升机在完成突击之后,会到这边来补充燃油。

此外,后方还会派运输直升机送反坦克导弹等弹药过来。

简单的说,需要在此设置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战术支撑点。

当然,也就耽搁了半个小时。

趁此机会,后勤保障营的炊事连,把在路上烹制好的热饭菜送了上来,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上。

没人多问,因为不需要多问。

这将是很多将士的最后一顿热饭。

哪怕是幸运儿,活到了战斗结束的那一刻,也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别想吃到热腾腾的饭菜了。

9点30分过,司徒麟下达出发命令。

虽然贵为帝国陆军元帅,禁卫军前任司令官司徒旌德的孙子,但是身为第04101装甲营少校营长,司徒麟没有搞特殊的资格。

由他直接指挥的营属警卫排,其实是一个标准的坦克排,有4辆“ZT-99B”。

司徒麟的座驾,就是一辆“ZT-99B”。

要说的话,他坚持在前线指挥战斗的作风,就是来自帝国禁卫军,而包括第4机步师在内的王牌部队,半数以上由禁卫军的作战部队改编而来,也就保留下了很多禁卫军才有的传统与习惯。

现在,司徒麟将效仿自己的祖父,率领现代的骑兵部队发起冲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