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门外风雪弥漫,可是前面的路途,他们并不陌生。
张臣、杨大贵、缴立柱,早已经行经此地多次。
祖克勇麾下的骑兵也不陌生。
虽然祖克勇麾下重骑兵部将于乐吾、敖日金两个,被留在松山城外的驻地训练新兵,没有前来,可是敖日金手底下那些成为了重骑兵的前马贼们,却十分适应这样的天候,此时便成为了探路的斥候。
除此之外,杨大贵、缴立柱他们招募的前马夫车夫脚夫们,这时也派上了用场,赶着驼队,赶着马车,毫不迟疑地奔行在风雪里。
甚至包括那些骡马骆驼牲口们,对漫天的风雪也毫无惧色。
天气寒冷,大地冻结,河流也冻结,反倒成全了他们这一行人,沉重的大车不再是前行的负担,让他们可以保持一个相当快的速度。
就这样,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丑时,杨振带着入关已有一段日子的人马,人欢马叫士气高昂地返回了边外,冲进了漫天风雪之中。
杨振率部离开的第二天,即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张家口堡城二十一日为塞北贼所破,二十二日为宣府兵杨伦所部收复的塘报,快马急递,送到了宣府巡抚刘永祚和宣镇总兵杨国柱的手里。
杨捷呈递的塘报,当然是按照杨振的嘱咐那样写的。
杨国柱看了,自然知道怎么回事,不管是杨捷,还是杨伦,都已经四下向他报告了各自参与的事情经过。
对杨振给他留了三家,而且还让杨伦又过了一遍,捡了不好带带不走的那些粮秣财货物资,他还是很欣慰的。
为了避免留下任何不利于自己的东西,杨国柱什么明白话都没有说,什么要求也都没有提出来。
但是杨振全都领会到了,而且给他留下的大批物资,超乎了他的意料之外。
他原也知道那些豪商巨贾有钱有物,存了不少物资,甚至都是扩军备战能用上的,但是抄了那些豪商巨贾的家以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这些人到底囤积了多少东西。
他很高兴,所以杨振嘱咐给杨捷的那些话,经过杨捷的转达,杨国柱没有异议,全都同意了。
张家口堡城毕竟是被破了,被抢了,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所以杨捷势必要降职调离。
而杨伦率军救援及时,让张家口堡城内的商民百姓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破城的塞外贼闻风而跑,这个功劳也不能不奖励。
杨国柱以宣府镇总兵的身份把这个处置的意见,说给了宣府巡抚刘永祚以后,刘永祚也是立刻就答应了。
对刘永祚来说,张家口堡城失而复得,是最重要的,若是被贼占去了,宣镇兵马夺不回来,那可就麻烦大了。
但是现在,乍闻张家口堡城被破的惊恐,转眼间就变成了张家口堡城被收复的喜悦,其他的,他也就不计较那么多了。
为富不仁的奸商死了就死了,人被杀,家财被抢,货栈被焚掠,那是他们罪有应得。
于是,张家口的这些个事情,果然就按照杨振所说的那样,一路呈报到了京师朝堂。
崇祯皇帝正焦头烂额地处理着湖广腹地传来的一场场兵败的军情,应付着朝堂上一场场文官内讧的朝议,实在也无心无力去关注宣镇的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几天以后,当他见到了通政司、内阁和司礼监原封不动照呈上去的宣府总兵杨国柱和巡抚刘永祚的联名奏报,立刻就做了朱批:
“杨捷降三级任用,允准该镇所请,令其仍领所部兵,移驻独石口为守备,以观后效。
“杨伦以收复张家口堡城功,升三级任用,准予该镇所请,着即调任张家口为副将。
“着宣镇有司,速转告金海伯杨振,勿滞留宣镇边外,勿与北虏生边衅,使其速带所部兵马赶回辽左,妥善办理移防大事。”
杨振离开京师以后没有过多久,湖广大批流贼降而复叛攻城略地,而杨嗣昌督军追击,疲于奔命的情况,越来越多地被报告到京师朝堂。
崇祯皇帝惊慌失措,焦头烂额之际,偶尔想起杨振先前所说的战略,颇觉有理。
当此中原湖广之地乱成了一锅粥的时候,他最害怕的就是,这个冬天东虏那边不安生,再来寇边,进犯京畿之地。
东虏北虏一到冬天就来犯边,对这一点,崇祯皇帝的心里也已经很有数了。
所以,他最怕此时东虏北虏内外呼应再来犯边。
一想到杨振所说的那样,等杨振移驻到了金州旅顺等地以后,从后边进攻东虏,牵制他们不敢来犯,崇祯皇帝就有点迫不及待这样干了。
因此,先前他曾犹豫过的事情,还不到十天,就变得十分坚决,而且十分迫切了,先前封赏杨振及其所部将领的旨意还没有抵达松山,而新的催促杨振及其所部赶快渡海移防的最新旨意,就已经到了山海关了。
当然,崇祯皇帝的心情再怎么迫切,也没办法,事情终归得一步一步去做。
特别是,等到崇祯皇帝的旨意送到宣府,然后再送到张家口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杨振及其人马早就不在宣镇边外一带了。
宣镇这些人自是无从前去找他传达崇祯皇帝的旨意,这个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与此同时,经此一事之后,杨国柱也看明白了更多的事情,想清楚了更多的事情。
对于进入宣府镇的那些流民,难民,灾民,他也不再驱逐了,也不再担心安置不了,不再担心出什么乱子了。
与宣府巡抚刘永祚达成了几个条件以后,他开始全力支持刘永祚的招垦安民事务。
其中的一个条件,就是把宣府辖区内无主的荒地,先划出那些宜耕的荒地,直接分给宣府军将士为产业,让宣府军大批部将士卒成为这些宜耕荒地的地主。
而宣府所有招垦安置的流民,安置在哪一块土地上,就直接成为分得这块土地的宣镇将士的佃户。
这样一来,宣府军的将士们既面了垦荒耕种之苦,又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来源。
这样做,既不侵犯宣府辖内已有的地主豪绅们的利益,同时也解决了宣府军的生存困难问题。
过去杨国柱一直想这么干,只是一向循规蹈矩的他,胆子甚至都没有宣府巡抚刘永祚大,一直害怕有人弹劾他邀买军心,市恩属下,私结部曲,所以就一直没敢提出这样的要求。
现在,他发现,自己手里的兵马,就是自己最大的本钱,在宣府镇的地界,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特别是,他要想把宣府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唯有自己做主给他们分配宣府无主的土地。
崇祯十二年十二月,宣府镇天寒地冻,可是宣府军的各路人马却忙得热火朝天。
杨国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之后,刘永祚没有反对,然而当他还在犹豫着要不要上书朝廷提出这个请求,杨国柱已经发了布告。
宣府军分守各地的部将士卒,在各自汛地内专拣那临河、平坦、宜耕的荒地跑马圈占,把分地的事情迅速弄成了既成的事实。
宣府军各部的部将杨国柱签发的布告,指挥麾下人马圈了荒地以后,再按杨国柱定下的规矩,分给自己营中将士。
就这样,短短半个多月内,宣府军的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们,就成了宣府辖内大小不等的地主,一般的军中士卒也混成了小地主。
再然后,根本就不需要宣府巡抚刘永祚再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了,宣镇兵马自杨国柱以下,全都开始自觉地主动地担起了招垦安民的任务。
当然了,这并不是杨振的主意。
如果是杨振的话,他不会这么干,你把土地大批量地分给了军中将士,短时内是能笼络军心,可是长期看却得不偿失。
土地给了军中将士,变成了军田以后,这些人却是不交税不纳粮的。
佃户们承佃了土地以后,固然交了租子,可是租子给了宣府军的将校士卒们,却并不等于是给了杨国柱。
杨国柱该给其麾下将校士卒们发放的钱粮,并不会因此就能减少。
所以杨国柱分田于将士的做法,其实并不能解决宣府军的长期发展问题。
如果是杨振的话,他宁肯分田给流民,然后按分给的田亩多寡,让他们从自己的产出中按时纳粮养兵。
然而这只是杨振的想法,别人要怎么做,现在的他可管不了那么多,也顾不上那么多。
但是,杨振的宣府之行,虽然短暂,可他天马行空的想法却给了杨国柱巨大的启发。
尤其是杨振根除掉张家口内的奸商八大家以后,也给杨国柱创造了另外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那就是他麾下宣府军内那几千老弱不堪之兵的裁汰安置问题。
原来想要安置这些人,需要钱粮,需要土地,现在钱粮和土地都有了。
最主要的是,那些土地还是熟地,不是那种需要募民开垦然后招佃的荒地。
张家口山右商会八大家拥有宣府北路张家口附近的大量田亩,这些田亩多是八大家招垦的商屯。
点击弹出菜单